查看完整版本: 六味地黄丸

深蓝海兔 发表于 2024-2-28 22:01:57

六味地黄丸

       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请慎重用药,不可滥用、乱用,本篇仅作科普用。
       六味地黄丸为钱乙所创,写于《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名为“地黄丸”,因为使用地黄的方子太多,方子里的药一共有六味,故唤作“六味地黄丸”。此方来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崔氏肾气丸),钱乙是儿科专家,他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过多补阳,所以把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这便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方子里面的每味药的份量的分配是相当讲究:熟地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丹皮,茯苓各三钱。
       主治肾阴精不足证。包括: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中药配伍讲求“君臣佐使”,六味地黄丸堪为经典,便是这六味药相互配合,诞生了“三补三泻”的代表方。
【熟地-君】本方重用熟地为君,熟地入肾经,滋阴补血,益肾添精,这对肾经的正常运转是十分重要,进入肾经后,可以对肾进行营养补充,这就是滋补肾阴的作用,由于熟地提供的营养补给,使得肾能够正常地运转,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原动力。
【山萸肉-臣】中医说:酸味入肝,山萸肉直入肝经,同时还兼入心经、肾经,补养肝肾,兼能涩精。
【山药-臣】山药脾肾双补,既助肾固精,又补脾助后天之源。
但是自古补肾精的方法,必须去浊存清,方能使阴精得到补充。
【丹皮-佐】又叫牡丹皮,直入肝经血分,清除肝火。同时山萸肉属温,丹皮可抑其温热太过。
【茯苓-佐】根据五行相克理论,水克脾土,故而需要茯苓淡渗利湿。茯苓味甘淡,主入脾经,利水健脾,疏泄脾湿,兼助山药健脾利湿。
【泽泻-佐】清泄肾之浊兼防熟地补益太过而滋腻(类似过年好的吃太多)
总结一下:
三补三泻
熟地——入肾经,滋阴补血,益肾填精
山萸肉——滋补肝经,兼入心经,肾经
山药——补脾肾,兼入肺经
丹皮——清肝火,制山萸
茯苓——去脾湿,助山药
泽泻——入肾泻水,制熟地
三味补药进入肝、脾、肾三经,同时三味祛邪之药进入这三经泻去该经的邪气,这种治疗思路是严密的,如果一味进补则会导致有邪气的脏器的功能异常。
      所以六味地黄丸不仅只补肾阴,而是肝脾肾俱补,只是着重点在补肾而已,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调理身体的方药。也正因为它的设计思路如此精细,故此在经过了近一千年的临床考验后,它成为了中成药中最为著名的方子之一。

适用:
主要是在肾阴虚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
一般人可以看看舌头,舌头分舌苔和舌质两个部份。舌质红,然后舌苔是薄的,舌中有可能有条沟(不排除有湿热的可能性)可以使用。注意舌苔厚的人说明是体内有痰湿,是不能用六味地黄丸的,要先清掉痰湿。
如果在舌红苔少的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了:
腰膝酸软,这是因为肾主骨,肾精充养人体,腰是肾的宅第,如果肾阴虚,则会导致腰部感觉不正常;
头晕眼花,这是因为阴液不足,虚火上攻,眼睛干干涩,易迎风流泪;
耳鸣耳聋,与眼干同理,这种耳鸣是一种长时间的,声音很小的那种耳鸣,和您感冒发烧时的那种实热导致轰轰的耳鸣不同;
盗汗自汗,多为午后潮热,像潮水一样来去有时,在睡觉时出汗,区别于被子盖太多导致。
应用:
1、熬夜。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和古人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听过一个说法,按地支计时,23~1为子时,所以可能过十一点就算熬夜了,不过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捏()
因为中医认为夜属阴,同时夜间周身阳气也需回到体内休息、更新,所以频繁熬夜会阴阳俱损。当然,此处仅讨论关于阴虚的情况,如果感觉有前面的那些症状,可以适当使用。
2、用脑过度
学习,工作,打游戏等都会消耗脑力。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如果过度用脑,则会产生一些比如耳鸣、疲惫无力、头晕、腰腿无力等情况。所以想要补充用脑过度产生的身体失调的情况,要从补肾下手,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它可以对身体进行调整,使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
3、房事过度。
房事过度后,人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失调,六味地黄丸是调整这些失调的,它只能起到补充物质基础的作用。记住,物质和功能是两回事,它并不能起到壮阳的作用,不要错误地理解了它的作用。 类似于充电可以让你有电脑玩但不能给你弄个顶配的。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实际上如果长期房事过度,那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这时如果能够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就可以减缓身体的损伤程度。
4、处于青春期的人。(这个也不敢苟同捏,因为青少年气血充盈,除非那种先天身体不好的,更多的还是火气太旺导致的)
有很多人脸上的粉刺很多,尤其是些女孩子,很痛苦,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正常人体内的阴阳是应该平衡的,可是如果阴不足的话,就会导致阳过份的增长(当然,也有的情况是阳过份地增长,导致阴跟不上其脚步,显得相对地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体表出现一些相应的表现,粉刺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对于这部份人来说,补充体内的阴气,使得阴阳能够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对体内的物资基础进行补充,使得阳气不至于过份的亢奋,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了。
当然,这部份人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同时也可以用野菊花、枇杷叶各十克泡水代替茶喝,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当然了这些泡茶之类的效果有,但是需要长期坚持)

不宜:
第一,是有湿热的人,这种人舌苔厚,舌苔黄腻(不是在吸烟和饮橙汁后,排除染苔的影响),胃肠里面胀闷,大便不成形,这些是体内有湿热的人的诊断指征,需要排除。
第二,阳虚的人。很多肾阳虚都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此时不要马上补阴,(这个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就有说明。所谓“无形之阳易补,有形之阴难补”)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现在药店里卖的桂附地黄丸(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那个济生肾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由于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滋腻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所以要慎重服用。有个方法就是可以用砂仁一个,捣碎,泡开水,用这个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这样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就化解掉了熟地的滋腻之性,同时砂仁还可以引药气归肾经,一举两得。(不过这么麻烦了,不如去看医生)

ziprt 发表于 2024-2-29 07:30:27

精辟

术非道 发表于 2024-2-29 10:17:37

牛逼牛逼牛逼牛逼

1301578942 发表于 2024-3-3 00:50:48

感谢楼主科普,比百度清晰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