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嗯……开新书找到素材在翻阅相关资料时有点问题,目前的我没法给我自己回答

某木易 发表于 2024-3-19 16:37:10

嗯……开新书找到素材在翻阅相关资料时有点问题,目前的我没法给我自己回答

根据人格心理学里的第七章,人本主义里的第二节,也就是Rogers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里第三段提到人格要是想要正常发展,里需要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那其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否不适用于大部分中国式家庭?毕竟大部分国人家庭里的教育观都是你不上学我养你干什么?这类。并且现在更加注重利益至上,这是大环境没法改变,且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思想,那有什么办法改善这样的困境吗?(家长肯定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所以没法从家长身上找到突破口,但是另一句话让我很头疼,就是不是父母谁会无条件爱你)

猴子老三 发表于 2024-3-19 21:06:39

接着上面说的,荣格心理学虽然比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科上更进一步发展了,是心理学学科成立不久的观点,现在心理学科将其定义为主观心理学,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当然他们两个的心理学研究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弗洛伊德可作为符号学意义的诠释,例如性暗示,应用在影视,艺术等作品之中。而荣格的人格学说较为抽象,人格完美是抽象概念,因此可以应用于抽象概念人格,例如品牌人格,或者抽象角色的人格设定等方面。

猴子老三 发表于 2024-3-19 20:59:27

某木易 发表于 2024-3-19 17:28
那本身从小人格不健全的人可以获得伴侣吗?
对当前社会来讲不是优秀的人才能获得伴侣,而优秀的人应该是 ...

何谓健全的人格,有研究也表明没有人有健全人格这一说。
或是说是完美人格?那么何谓完美呢

猴子老三 发表于 2024-3-19 20:57:44

荣格的人格论实际上是规定了什么是正常人格发展,属于价值论范式。也就是说他以人格发展条件与环境作为自变量,测算发展后的人格是否适应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也就是因变量。所以首先,价值观是会随着时代改变的,他描述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和如今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其次价值观也有地域文化的区分,因此价值观的国别差异都需要考虑进去,之后才能进一步讨论。
荣格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否适合中国家庭模式属于地域差异问题。所以必须定义当今价值观与中国家庭教育人格发展模式是否合适。也就是说要研究中国的特色家庭模式是否对中国式的人格健全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荣格所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

miaomiaowang 发表于 2024-3-19 20:47:03

有一点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要明白你想构建的东西是什么,资料可以找,但资料也未必准确,心理学很多理论都是自成一派,彼此又互相打架

dongsibo360 发表于 2024-3-19 20:08:56

友情提示,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必须同意当事人的不良行为,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使用时应避免脱离实际,盲目乐观的极端倾向。
至于改善这种困境的方法很简单,飞来横财或飞来横祸,两者都能让人从这种内耗中脱离出来。

白驫 发表于 2024-3-19 19:35:28

某木易 发表于 2024-3-19 17:28
那本身从小人格不健全的人可以获得伴侣吗?
对当前社会来讲不是优秀的人才能获得伴侣,而优秀的人应该是 ...

不全对,打个比方,某男穷屌丝一个,因为前几年某天得知乌克兰美女便宜,于是花钱去了一趟,在某些地方拿到联系因为习惯偏见(中国很穷)影响没看上男子,后因为乌克兰事态严重,妹子投奔,因为中国法律关系,美女委身,然后抖音就开乌克兰美女在中国。(所以事物强弱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受环境隐形影响,所以环境习惯偏见也在决定七个之中)

白驫 发表于 2024-3-19 17:23:52

爱人,伴侣。七个影响人的因素,亲人伴侣归一类。

某木易 发表于 2024-3-19 17:28:31

白驫 发表于 2024-3-19 17:23
爱人,伴侣。七个影响人的因素,亲人伴侣归一类。

那本身从小人格不健全的人可以获得伴侣吗?
对当前社会来讲不是优秀的人才能获得伴侣,而优秀的人应该是有健全的人格?嗯……这也是我本身疑惑的点

某木易 发表于 2024-3-19 21:41:43

感谢!我会继续多看相关书籍查阅资料并结合具体情景使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嗯……开新书找到素材在翻阅相关资料时有点问题,目前的我没法给我自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