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防动员与危机管理战略论》1~16
《国家国防动员与危机管理战略论》是由戴凤秀、戴涛、张羽等学者合著的系列丛书,共16册,于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围绕国家安全与国防动员的战略需求,系统构建了国防动员与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并深入探讨了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实践路径。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概括总结:---
### 一、丛书结构与核心主题
1. **理论体系构建**
首册《中国国防动员战略理论体系研究》从战略高度解析国防动员的内涵、目标与原则,强调其作为国家战略稳定性的基石,通过积蓄国防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综合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全局性支撑。
2. **信息化国防动员**
第五册《信息化国防动员概论》聚焦信息化对动员体系的变革,提出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分析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动员的挑战(如快速转化、高效协同等),并总结其特征与应对策略。
3. **精准动员与一体化联合动员**
第七册《精准动员》强调资源按需配置,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动员的高效性;第八册《一体化联合动员》提出空间、力量、指挥与保障的一体化理念,整合人民武装、国民经济、人民防空等领域资源,以应对现代战争需求。
4. **危机管理策略**
多册(如《防患论》)探讨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提出“快速反应”“军民一体”等原则,并分析网络空间安全、气候变化等新型危机的管控方法。
5. **国际经验与案例分析**
第十六册通过总结外国局部战争动员实例(如信息化战争中的资源调配),提炼规律性启示,为我国动员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
### 二、核心观点与创新
1. **战略导向性**
以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动员体系需适应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化与体系对抗特点,注重威慑功能与实战能力的平衡。
2. **平战转换机制**
提出“国防潜力→国防实力”的转化逻辑,通过动员实现社会资源从平时到战时的快速切换,尤其在信息化战争中需缩短转化时间、提高效率。
3. **跨领域协同**
强调国防动员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例如军民融合促进技术转化、动员资源调节市场供需、增强经济韧性等。
4. **社会动员与国家认同**
国防动员不仅是军事行为,更是凝聚民族精神、强化公民责任意识的过程,通过全民参与提升国家凝聚力与社会稳定性。
---
### 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理论创新**
填补了国内国防动员与危机管理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构建了涵盖战略、战术、操作层面的理论框架。
2. **实践指导**
结合案例分析(如应急资源整合、工业转产预案),为国家安全决策提供操作性建议,尤其在应对台海局势、反恐维稳等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3. **政策启示**
提出动员立法、信息化平台建设、跨部门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推动动员体系向法治化、智能化转型。
---
### 四、丛书分册示例
- **第一册**:中国国防动员战略理论体系研究
- **第五册**:信息化国防动员概论
- **第七册**:精准动员
- **第八册**:一体化联合动员
- **第十册**:危机管理专题研究
- **第十六册**:外国局部战争动员实例透析
---
### 总结
该丛书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既为国防政策制定者提供战略框架,也为军事研究人员和公共安全从业者提供具体操作指南。其核心贡献在于将传统动员理论与信息化时代需求结合,强调国家安全的全域性、动态性与社会参与性。如需了解完整分册内容,可参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丛书目录或相关数据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