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忆起互联网黄金时代的精神,核心就是共享和钻研,这跟教育也是不谋而合,“学生”有求知钻研的意图,“老师”给出指导共享资源,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前现代的田园牧歌。 3 _ [. M, o. A' c 目前的互联网才是真实的后现代环境,参与者认为网络上的他者天然带有攻击和不安全的符号,跟随意见领袖报团才有“安全感”,比起以往的想主动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更愿意强化自己已有的认知,因为接触一个新的符号是危险的尝试。 4 X+ [. j5 j: q9 n7 w) T 这样看来,在以前互联网环境更温和更偏向于互联网精神的时代,反而因为技术限制使能接触到互联网的人是懂得钻研愿意付出时间学习的人。目前互联网普及,使得所有人无门槛的进入到这个环境中,又致使环境变得更差。环境和人总是相互影响的。 : |3 |: O# I, U# j7 f6 t# p 以上,目前来看,在接触互联网之前应该让孩子先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养成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再逐步引导接触这个危险的互联网。这不仅需要成人的智慧和担当也需要孩子自己有控制力。引用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中的名言“在孩子了解生命的可贵之前,先知道了何为死亡;知晓爱情的意义之前,先接触到了性和暴力。”在了解分享,尊重的精神之前,先接触到了暴戾和欺骗。童年就死去了。如何保护还未被伤害孩子,是需要成年人思考和努力的。对于已经误入歧途的孩子,如何规劝和引导,更是一大难题。